我们不纠正姿势,我们丰富姿势。在纠正性训练中,躯干体态是上肢及下肢纠正的前提,它是其他部位调整的地基。理想的躯干姿势包括理想的脊柱曲度、胸廓状态以及胸廓和骨盆对位。而当其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,那么偏差也就出现了。
本课程针对常见的躯干部位排列偏差,包括:
1. 颈椎的偏差,如:头前引
2. 胸椎的偏差,如:驼背、平上背
3. 腰椎的偏差,如:腰椎过伸、腰椎过直
4. 骨盆的偏差,如:骨盆前移、后移
这些偏差可以单独或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,他们彼此互相作用、影响,从而使得整体的躯干体态出现问题。进一步,还可能会影响到连接在躯干上的肩胛系统和腿型。
因此,在本课程中,我们会借由一系列的动作训练,帮助你改善躯体态。
本课程的纠正训练逻辑出自根正派纠正训练体系,分为以下3步:
① 解除姿势限制
既然存在限制,就要先将限制解除。我们会从筋膜与肌肉两个方面去影响脊柱的运动系统,帮他摆脱束缚。
首先是筋膜层面,我们并不会哪紧按哪里。在筋膜上,对于特定节段的特定运动,都有相应的运动协调中心(centre of coordination)。我们只需要找准这里,进行相应的放松就可以极大程度的缓解筋膜层面的限制。
在肌肉层面,我们会运用主动灵活技术,提高肌肉在不同长度下的收缩能力,实现对肌肉长度的调整,影响关节的运动范围。
② 赋予局部运动能力
当限制被解除,下面就是恢复脊柱的运动能力。
作为体态、姿势最重要的部分,脊柱的运动与自身的感知密不可分。而本体感受的建立,需要更好的触觉反馈和运动反馈。因此,我们会在利用触觉提醒的同时,尝试脊柱运动。更多的感知意味着更多的控制,而更多的控制也意味着更精细的动作。
虽然能真正做到逐节控制脊柱的人“千里挑一”,但这不妨碍我们向着逐节运动、逐节控制的“理想”目标努力。
③ 运动整合
良好的脊柱运动,不仅需要各“节段“的良好控制,还要求“整体”的有序配合。
在日常生活中,脊柱的运动需要遵循一定的骨骼运动规律;而在力量训练中,安全是首要前提。因此,在最后的部分我们会对脊柱的「整体运动」进行不同方向的塑造,来完成更好的训练与生活。
当功能回归理想,形态则趋于正常。
下载地址一:百度网盘
下载地址二:阿里云盘